砭石療法源流述要
王瑩瑩,楊金生,指導老師:劉文龍
(1.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北京100053;
2.北京中醫藥大學,北京1 00029)
[摘要]砭石療法是中國古代應用石制工具進行醫療保健的醫術,起源與形成于石器時代,主要發展于殷商至春秋戰國至秦漢隋唐時期,漢唐以后日趨湮沒沉寂,20世紀以來得到了較全面地復興和創新。
[關鍵詞]砭石 砭術 砭石療法 源流
“砭石療法”屬古代外治法之一。《說文解字》中對“砭”注有:“砭,以石刺病也”;“因之名其石曰砭石”。即指用石具治病的過程稱“砭”;用以治病的石具稱為“砭石”;用砭石治病的操作技術統稱“砭術”。今通稱砭術為“砭石療法”,有時“砭石”亦指代“砭石療法”。如晉?全元起注《素問?寶命全形論》時說:
“砭石者,是古外治之法。有三名,一針石;二砭石;三鐫石,其實一也。”“砭石療法”源遠流長,其歷史沿革大概分為以下三個時期。
1起源與形成時期
人類的保健與醫療思想萌芽及其實踐活動,應是與人類的生活生產實踐,及其與自然相搏、與疾病斗爭的實踐活動同步產生的。據史學家、考古學家對有關文獻及相關出土文物的研究,認為石器時代是“砭石療法”的起源和形成時期。石器時代沒有文字記載,人們通過古人的生活遺跡和出土的石器對當時的情況進行研究。
考古學將石器時代又分為兩個時段,即“舊石器時代”與“新石器時代”。舊石器時代是石器時代的早期階段,歷時約二、三百萬年,相當于人類歷史上從原始群母系世族公社出現的階段。我國曾先后在云南元謀、陜西藍田、北京周口店等地都發現有猿人遺址。在各處猿人遺址中,都有數量不等的石器出土。它們都是一些稍經敲打的粗糙簡陋的石塊,其中就有“以石刺病”的砭石。
新石器時代是石器時代較后一個階段,開始于七、八千年以前。這一時期的人們已能打磨不同類型石器,如砍伐器、刮削器等較精致的石器。到了新石器時代中、晚期砭石療法也發展到了相當的水平,已有了砭塊、砭錐、砭棒、砭板等砭具。
砭石療法的產生經歷了一個自由發展到自覺的過程。從先民們隨手抓一塊石頭在患部下意識地刮擦,到根據需要選擇精磨專用的砭石,根據病情在人體特定部位施用特定手法,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時期,逐步創立了砭石療法。近年來,考古出土的砭石實物給“以石刺病”以有力的印證。1963年在內蒙多倫旗頭道洼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了一根經過磨制的石針,經專家鑒定,確認為原始的針刺工具——砭石。1972年在河南新鄉鄭縣出土了一枚砭石;在山東日照西城鎮龍山文化遺址中采集到兩種錐形砭石……以上考古發現的砭石,呈各種形狀,有刀形、劍形、針形等,都打磨制造得比較精致。這些考古發現足以證明“砭石療法”起源與形成于石器時代。有專家認為砭石療法的起源時代,“較大膽一點說在舊石器時代與新石器時代交替之際,較保守一點說在新石器時代初期。”
2發展與沉寂時期
砭石療法較早見諸文字記載當屬《馬王堆漢墓帛書》。《帛書?脈法》記載:“用
砭啟脈者必如式,癰腫有膿,則稱其大小而為之砭”。腳這指出遠古時期砭石療法多為用經磨制而成的尖石或石片刺激體表某些部位,解除疾病痛苦,或切開膿瘡,以排膿治癰腫。對此有學者認為在施砭調理疾病過程中發現了經脈,即“以砭啟脈”。之后砭石療法在多部典籍中均有記載。如《左傳?魯襄公23年》記載:“季孫之愛我,疾疢也;孟孫之惡我,藥石也;美疢不如惡石,夫石猶生我。”魯襄公對其也有生動的描述“夫砭石猶如生我也”。《列子?黃帝》曰:“先生既來曾不廢藥乎,廢置也,曾無善以當藥石也”。又在“力命”篇指出:“玄達者之所悟也,藥石其如汝何?季梁日神醫也,重貺遣之,俄而季梁之疾自廖,非貴之所能存身,非愛之所能厚生。”“惡石”與“藥石”的稱謂多見于先秦古籍,其中“惡石,是形容砭石療法對患者有某些痛楚感覺的,”藥石”是指藥物與砭石的合稱。
從殷商至春秋戰國至秦漢隋唐的漫長歷史時期,是“砭術”的發展時期。其主要標志是砭具逐步精良,“砭術”被廣泛應用于許多疾病的調理,已不局限于治“癰瘍”了砭石調理癰腫類的疾病在‘內經》中有較多論述,如《素問?病能論》載:“有病頸癰者,或石治之,或針灸治之,而皆已,其治安在?岐伯曰:此同名異等者也。夫癰氣之息者,宜以針開除去之,夫氣盛血聚者,宜石而瀉之,此所謂同病異治也。”說明此時已對砭石調理癰疽的適應癥及其與針灸的區別有了較好的認識;同時也論述了砭石調理的禁忌,如《靈樞?癰疽》載:“發于膝,名曰疵疽,其狀大癰,色不變,寒熱而堅者勿石,石之者死,須其柔乃石之者生。”《黃帝內經》成書時期,砭石療法已成當時醫生應知應會的一項主要治法,如《素問?異法方宜論》中并列論述了砭石、毒藥、灸炳、微針和導引按蹺五種醫術,“砭石”位居當時五大療法之首。磨制與病情相宜的砭具,也成為當時醫者必須熟練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如《素問?寶命全形論》就強調醫生應知“制砭石大小”。同時,對砭術的施治原則也有了一定的認識,如《素問?移精變氣論》曰:“今世治病,毒藥治其內,針石治其外”。《靈樞?九針論》曰:“病生于脈,治之以灸刺。病生于肉,治之以針石”。砭石與灸刺并舉,可以看出,砭石療法是一種有別于針刺療法的獨特外治法。醫案記錄較早有《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曰:“上古醫有俞跗,治病不以湯液醴溉,竣石撟引,案撫毒熨,一撥見病之應,因五臟之腧。”這明確指出上古黃帝時代名醫有俞跗治病時不用湯藥,也不用藥酒,僅用砭石一撥,激發出線狀感知,可達到五臟之腧穴,即可治愈各種疾病。如戰國時期名醫扁鵲綜合應用砭術、針刺、藥熨等法,成功地救治了虢國太子的“尸厥”病,起死回生。又如唐高宗李治,病“頭眩不能視”,御醫張文仲等認為是“風上逆”所致,用砭石刺其頭部面愈。
漢唐以后,隨著研制醫療器具的材質日豐,研制技術的進步,醫療器具的種類也隨之增多;隨著中醫藥學、方劑學的迅速發展,如《神農本草經》、《傷寒雜病論》、《千金要方》等以方藥為主、主要用于內治的力作問世,均對砭術的發展有所沖擊;
再加之《靈樞?九針十二原》載黃帝為了推行“微針”療法,開篇就號令“先立針經”,“無用砭石,欲從微針”,這也束縛了“砭術”的繼續發展。此外,磨制砭
具的“佳石”短缺,也不利于“砭術”的發展,如東漢學者服虞《春秋左氏傳解》一書指出:“石,砭石也。季世復無佳石,故以鐵代之耳。”這四個方面因素,可能就是導致“砭術”在此后約近兩千年日趨湮沒沉寂的原因吧?
3復興與創新時期
中國社會進入20世紀以來,“砭術”也進入了復興與創新的時期。其標志之一,1933年,一部闡述砭術理論與技法的專著《砭經》問世。標志二,繼1978年山東青州戰國墓出土“泗濱浮磬”考證研究之后,耿乃光等先生用現代科技手段檢測了由泗濱浮石制成的砭具,發現其有遠紅外線效應和超聲效應,從而確認泗濱浮石即是古代磨制砭具的“佳石”。標志三,1997年6月30日《中國中醫藥報》發表“發掘中國古老砭石療法”一文,吹響了全面復興“砭術”的號角,引起國內外中醫界的高度重視。標志四,由馬繼興、賀普仁等資深中醫專家發起成立了“中國針灸學會砭石分會籌備組”,在其推動下,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首先成立砭石療法“臨床培訓中心”;在國外,有日、德、美、加、奧等國開展了砭石療法,并成立了砭石療法的學術團體。
“砭術”進入2l世紀,可算是到了弘揚創新時期。其主要標志有2001年10月20日“首屆全國砭石療法學術研討會”召開,2004年4月第二屆全國砭石療法學術研討會”的召開。2006年12月18日“中國針灸學會砭石與刮痧專業委員會”正式成立,加強了對砭術的學術領導;期間多部砭療專著問世,如孟竟璧等《砭石學》、耿引循等《實用砭石療法》等;砭術的臨床研究、實驗研究、砭具研發等方面,都取得多項新成果,如張維波先生研制的“電熱砭石儀”,馬健偉先生研發成功并獲得專利的“砭石床溫熱保健法”,在這一時期“砭石熱療”新法應運而生;“砭療培訓班”不斷舉辦,廣泛地宣傳推廣了砭石療法的理論、技術等。
砭石是石器時代產生的一種調理工具,有“藥石”、“鏡石”、“針石”、“惡石”、“佳石”等名稱,是秦漢以前相當廣泛使用的一種調理工具。砭石療法是中國古代應用石制工具進行醫療保健的醫術。回顧砭術漫長的歷史進程,其既曾有過成功救治皇帝、太子疾病的輝煌,又曾有過沉寂近兩千年的黯然。20世紀以來,砭術得到了較全面地復興與創新,又重新回到了中醫的大家庭。以史為鑒,溫故致新,為使砭術把握機遇、健康發展,現陳拙見八條,謹供有關部門和砭術界參考:應將砭術納入國家職業技能鑒定項目;納入正規醫療機構和調理項目;積極開展有關砭術的科學研究:砭術應博采針灸、導引、按摩、藥物等他法之眾長;繼續開發研制砭具的新石材,開創既有“泗濱浮石”又有“他山之石”的新局面;應加強砭具的改革和研發;應多方開展砭術的學術交流活動;應加強對砭術從業者的培訓和考核。至望砭術繼續發展,不斷創新,遠播世界各地,為人類健康事業發展做應有的貢獻。
限于水平,武論不妥之處難免,懇請讀者批評指正。
參考文獻:
[1]許慎著.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1963:195
[2]龍柏堅,龍式昭編著.黃帝內經集解.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1299
[3]耿乃光.新砭石療法.北京:學苑出版社,2000:4
[4]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馬王堆漢墓帛書.北京:文物出版社,1976:87
[5]孟競璧.砭石學.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2006:4
[6]四庫全書.經部.春秋類?春秋左傳注疏?卷三十五.上海古籍出版社,第144冊:136
[7]四庫全書.子部?道家類?列子?第六.上海古籍出版社,第1055冊:630,596
[8]黃帝內經素問.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63:257
[9]靈樞經.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5:168
[10]黃帝內經素問.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63:80—82
[1l]黃帝內經素問.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63:161
[12]黃帝內經素問.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63:118
[13]四庫全書.史部?正史類?史記?NO.I百五.上海古籍出版社,第244冊: 688-690
[14]四庫全書.史部?正史類?新唐書?卷七十六.上海古籍出版社,第274冊:6
[15]李生紹,陳心智點校.黃帝內經靈樞.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1997:1
[進入“砭術基礎”欄目,了解砭術操作原理及使用手法]
【標簽:源流 砭石 砭石學會 砭石】
【本文免責聲明】
1、砭萃網站所載的文/圖等稿件均來源于網絡或砭石/砭術相關出版物,出于為公眾傳播有益健康的信息為目的,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我們不對其科學性、權威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證。
2、砭萃網所轉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所轉載內容中包含“極限化”或“功能性用詞”,我司聲明其全部失效,所轉載內容亦不作為廣告商品描述及公司宣傳介紹依據。
3、如果您對砭萃網所載內容有任何異議,歡迎與我司進行聯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進行整改或刪除。